第1178章 心病-《望族权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母亲爱慕父亲,可以为之奉献一切乃至生命也无怨无悔,但父亲却当母亲将婢侍送入书房时,理所当然的接受了母亲的贤惠,与另外的女人生儿育女。

    虽然,父亲不会给予侍妾们过多的宠纵,也不会偏心庶子庶女,家里秩序井然,妻妾嫡庶分明,包括六娘生母在内的侍妾,她们极为感念主母的宽厚,又或者是畏惧礼法森严,从来不敢丝毫挑衅,但渥丹还是体会到了母亲隐晦的,偶尔的失落。

    很小的时候,渥丹就在怀疑,父亲对母亲仅仅只是责任,那不是爱慕。

    但她当时并不觉得困惑,或许因为世间太多的夫妻,都如她的父母一般。

    所以她坚信这样的夫妻关系,也是正常的,甚至才是正常的。

    后来成了十一娘,她以为这一世的父母亦如流俗——当然必须撇开姚氏,她是外人安插的耳目,但姜姬,乃至白姬,是出于主母萧氏认同才纳为妾室,所以应顺常态——柳均宜与萧行舟,正如高门望族绝大多数夫妻,把相敬如宾当作美满,一个合格的丈夫不需要满足忠贞不渝的条件,一个合格的妻子也理当为丈夫纳妾,容许妾室为丈夫开枝散叶,因为子嗣繁荣,是名门望族得以长盛不衰最基本的前提。

    内宅和睦,看在旁人眼中便是美满幸福,虽然女人们偶尔也会津津乐道某段恩爱情深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传奇,但她们不会以为这才是夫妻之间的理所当然。

    至于其实也算为数不少那些坚决不允丈夫纳妾的“娨妇”,通常都是低嫁,仗着娘家势大在夫家颐指气使,而且未必就能防范“偷腥”,往往千防万防,最终仍然不能挽留人心易变色衰爱弛,落得独守空房心如死灰的下场,没有人同情她们,就算女人们,也多的是冷嘲热讽——这是自遗其咎。

    十一娘记得她还是渥丹时,母亲为她规划的人生便从来不是“但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离”,对于“良人”的定义是门第相当、才貌般配、性情相投,夫妻间能够相敬如宾,彼此敬重,后来子女双全,平安喜乐,人生便不算遗憾了。

    后来萧氏成了她的母亲,更没有向她灌输过应当不顾一切,有如飞蛾扑火去追求君如磐石的理念,但萧氏曾经对她“备选”晋王妃的道路心存抵触,并因为不能让她避免这样的人生长怀愧疚,而且看萧氏为七娘、九娘择婿,首要看重的也是男子甚至男方亲长的德行,这又似乎说明萧氏心中仍有小小的固执,她仍旧希望女儿们能够摆脱礼法拘束,真正的,与夫婿两情不移,相知相守。

    可萧氏自己当生下两个女儿后,却心甘情愿为丈夫纳妾,她甚至不愿再冒生育的风险,孜孜不倦求一个嫡子。
    第(2/3)页